隨著數據中心需求的增長,核心芯片的競爭越來越激烈。當各方力量不遺余力地推動自身數據中心的發(fā)展時,服務器作為數據中心最重要的硬件,其芯片也備受關注。早期的服務器芯片由RISC架構統一。后來,隨著英特爾推出X86架構,逐漸擠壓RISCPU市場。長期以來,AMD和英特爾都占據了服務器市場的主流,其中英特爾占據了90%以上的市場份額,而AMD則吃掉了剩下的部分。
早年的折戟
ARM架構進攻服務器市場并非易事,ARM陣營進入服務器芯片市場的謀劃已有多年,早在2008年,ARM就開始醞釀服務器芯片計劃,惠普、AMD、博通、高通等美國企業(yè)都曾發(fā)布過ARM架構的服務器芯片,但全都折戟。
Calxeda早已倒閉,Applied Micro后來將ARM架構服務器芯片業(yè)務賣掉,甚至連三星都在產品開發(fā)完成之前就終止了業(yè)務,從服務器領域溜之大吉。
當時,很多人將這些公司失敗的原因歸結于性能。認為ARM服務器芯片完全無法媲美x86競品的性能。但是在2018年,高通推出了首款ARM的高效服務器芯片Centriq 2400,最低40核,最高48核,基于三星10nm工藝打造。使用的是自研FalkorCPU核心,三緩為60MB,旗艦級價格為1995刀。
當時高通號稱,當運行SPECint_2006時,Centriq 2460性能比英特爾 Purley鉑金8160高出7%,芯片性能數據非常出色。
盡管高通還請來了阿里、鏗騰、安邁等巨頭撐腰,但一陣吵吵嚷嚷之后,最后也只有一家表示DDOS防御平臺從X86更換成了ARM。后來,高通宣布削減在“非核心”產品領域的支出,計劃關閉服務器芯片部門,而高通一手操辦服務器芯片的Anand Chandrasekher也離職了。
高通轟轟烈烈的ARM服務器芯片最終也以失敗結尾。
從性能角度來看,高通當年推出的CPU不輸當時的主流服務器芯片,但高通仍然失敗了。
這其中,一部分原因在于高通想要削減在“非核心”產品領域的支出,從而減少了在新領域探索的力度,但更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當時ARM服務器市場的生態(tài)尚未搭建成功。
直到2019年,ARM的Neoverse平臺路線圖的推出,其對服務器市場的滲透率開始有了實質提升。2020年蘋果、微軟相繼宣布將發(fā)布基于ARM 的 PC 產品,華為鯤鵬、亞馬遜、Facebook等紛紛布局基于 ARM 的自研服務器芯片,完善ARM架構生態(tài)。
隨著全球最大云計算亞馬遜在自己云計算的ARM架構CPU Graviton真正部署起來,并且占到自己數據中心絕對量的20%時,這才標志著ARM架構CPU在服務器行業(yè)上量的轉折。
崛起的背后
根據TrendForce數據預測,隨著云數據中心的采用逐漸增長,預計到2025年,ARM架構在數據中心服務器市場滲透率將達到22%。這個數據意味著基于ARM架構的服務器,將在未來3年實現翻倍增長,這也意味著ARM將帶來不可逆的行業(yè)變化。
為什么曾經使得眾多企業(yè)“折戟”的ARM服務器芯片,現在卻開始嶄露頭角?
這需要從三個方面來看:
第一個方面,是服務器芯片的巨大市場。服務器的市場就非常龐大,知名研究公司IDC的數據顯示,去年云計算基礎設施的總支出為739億美元,同比增長8.8%。彭博行業(yè)研究分析師曼迪普·辛格(Mandeep Singh)指出,僅數據中心處理器每年就能創(chuàng)造280億美元的收入。
巨大的服務器市場,需要的是巨額的服務器芯片。而在這個高端計算市場,單顆芯片的售價高達數千美元。以高通為例,目前,高通提供的手機芯片通常定價在幾十美元。相比之下,最高端的服務器處理器每顆芯片的價格超過1萬美元。這就是服務器芯片能夠帶來的巨額利潤,在這種情況下,類似高通的芯片廠商也希望能夠在服務器市場中分上一杯羹。
第二個方面,是ARM產品的最強優(yōu)勢——低功耗。在數據中心領域,功耗早就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,隨著服務器群的擴展,每個大服務器群都將消耗驚人的電量。眾所周知,ARM架構正是憑借其低功耗的優(yōu)勢,占領了手機領域的市場。
現在,憑借這一優(yōu)勢,ARM同樣打入了云服務器廠商中。許多AWS的客戶表示,與現有英特爾、AMD的服務器CPU相比,他們租用基于ARM架構的Graviton芯片節(jié)省了10%~40%的計算成本。
正因如此,ARM服務器芯片最先落地的領域就在云服務器廠商。對這些云計算廠商來說,能夠節(jié)省巨額的功耗,就能帶來不少的收益。
第三方面,是曾經被詬病的性能。雖然,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,ARM架構處理器性能沒有x86架構處理器性能強,甚至業(yè)內一度認為X86架構芯片能夠輕而易舉的阻擋ARM架構芯片。但是,現在ARM架構處理器的性能已經趕上甚至超越X86架構處理器。
ARM單核的面積僅為 X86 核的 1/7,同樣芯片尺寸下可以繼承更多核心數。通過“堆核”的方式,使得ARM架構處理器在性能快速提升下,也能保持較低的功耗。根據Ampere給出的數據,其CPU的性能超越傳統x86處理器3倍,性能功耗比領先近4倍。與 x86 服務器CPU相比,Ampere Altra 系列可用50%的能耗,提供200%的性能。
ARM奔向戰(zhàn)場
近年來,ARM架構的的興起下,許多巨頭紛紛開始自研ARM架構的服務器芯片,包括國外的亞馬遜、谷歌甚至微軟,國內的騰訊、阿里巴巴、華為等等都積極參與其中。
曾經失敗的高通似乎也在嘗試再次進軍服務器芯片市場,去年收購了芯片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Nuvia,而Nuvia創(chuàng)立的目標是打造高性能的ARM服務器芯片。
ARM的服務器芯片有三大目標市場即云計算、HPC和邊緣計算。
云計算陣營
在云計算領域上,ARM可以說已經取得了相對領先的成功。亞馬遜云、甲骨文云、Azure和阿里云等巨頭紛紛入局ARM云主機市場。
騰訊云在2021年底發(fā)布了CVM 標準型SR1服務器,可用于各種類型和規(guī)模的企業(yè)級應用等。這款服務器吸引人的地方不在于其他配置,而是內置的ARM處理器——2.8GHz的Ampere Altra處理器。根據相關評測,SR1服務器的算力性價比超過了同等配置的S5(配置Intel至強Platinum 8255C CPU)服務器,最高有83%的性能提升。
去年,阿里旗下的平頭哥發(fā)布自研云芯片倚天 710,它基于 ARM 架構,官方稱之為 “全球性能領先的云原生處理芯片”,性能超過業(yè)界標桿 20%,能效比提升 50% 以上。
作為少數IT服務商轉型而來的云廠商,華為云可以利用華為在服務器等硬件方面的優(yōu)勢,可以提供基于華為鯤鵬芯片的ARM實例,作為自研的ARM主機提供商,華為與亞馬遜云和阿里云屬于一類,一方面可以靠鯤鵬生態(tài),一方面要靠華為服務行業(yè)的經驗。
2021年,UCloud也推出了基于Ampere Altra處理器的主機,UCloud官方列出了與同等配置x86主機的價格差異,大致相差35%,應用場景方面,包括各類數據庫系統、Redis集群、分布式開源存儲方案,安卓相關的仿真測試和開發(fā)測試,云手機以及嵌入式開發(fā)等。
此前一直沒有采用ARM芯片的谷歌云,在今年也宣布將開始采用基于ARM技術的芯片,使用將基于Ampere Computing的Altra芯片。
在較大的云廠商中,似乎只有IBM云,目前還沒有使用ARM架構芯片。
當然,也有的規(guī)模較小的云廠商覺得,現階段推出ARM主機的做法不劃算,并沒有推出ARM服務器的的打算,對于采用AMD的x86服務器倒是更熱衷一些,目前,還是x86的實用性更強一些。
自研也好,用第三方的ARM平臺也好,整體而言,ARM服務器的云浪潮開始涌起。
HPC陣營和邊緣計算陣營
在HPC方面,日本RIKEN實驗室的“Fugaku”超級計算機憑借152064個48核富士通A64FX處理器位列世界第二。Fugaku使用的ARM架構CPU,采用定制的ARM V8架構,依托7納米FinFET制程技術生產。浮點運算部分是與ARM合作開發(fā)的SVE指令擴展,使用512 bit浮點運算單元,大幅強化運算能力。
美國能源部下屬的桑迪亞國家實驗室宣布建造ARM處理器的超算Astra,浮點性能達到2.3PFLOPS。
英偉達也推出主要面向大型數據密集型 HPC的Grace ,內置下一代 ARM Neoverse 內核,每個CPU能在 SPECrate2017_int_base 基準測試中單位時間運行超過 300 個實例。
邊緣計算方面,英偉達正擴大與 Marvell 的合作,將基于 ARM 的 OCTEON DPU 與 GPU 相結合,加速 AI 工作負載,實現網絡優(yōu)化和安全。
實際上,ARM自身也在不斷推出助力芯片企業(yè)進入高性能計算場景的平臺,先后相繼推出了Neoverse V系列、Neoverse N系列和Neoverse E系列。
目前有三家國內的初創(chuàng)公司正進行基于Neoverse N2的相關產品開發(fā)。其中,遇賢微電子和鴻鈞微電子是致力于云原生服務器 CPU 的開發(fā),云豹智能則是針對 DPU 領域。
我國廠商在 ARM 生態(tài)中布局甚廣,華為鯤鵬和天津飛騰芯片均有 ARM 架構臺式機和服務器芯片,ARM 生態(tài)整機廠商包括長城、浪潮、同方、曙光等,國產操作系統亦廣泛支持。
從服務器芯片的發(fā)展歷程來看,在2010年,很多企業(yè)只能采用X86芯片,經過2010年到2020年的十年攻關,完成了X86向ARM架構的軟件移植。現在,ARM憑借著自身優(yōu)勢,開始在服務器領域沖鋒陷陣。